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优先建设避难硐室。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具备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入,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入,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5%20%之间,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100帕的正压状态。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的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硐室通过联通救援渠道,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请求救援和获取指导,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的情报。山西煤矿紧急避险系统使用
由淘美克研发生产的矿井下避难硐室,在生存保障方面具备着一系列重要指标。为了确保遇险人员在避险期间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该避难硐室具备自备供氧量不低于0.5L/人·分钟的标准,保证遇险人员在硐室内呼吸空气的充足。同时,二氧化碳吸收也达到了不低于0.5L/人·分钟的要求,有效防止二氧化碳积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食品供给方面,该避难硐室能够提供每人每天不低于5000kj的食品供给量,确保遇险人员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活所需。此外,饮水供给量也不低于每人每天1.5L,保证遇险人员在避险期间有充足的饮水可供消耗。六盘水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作用紧急避险系统是西安淘美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又一力作,值得信赖。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南非的一个金矿主在一次矿山大火中,让矿工躲在开拓端,并打开压缩气线路,将全部矿工从危难中救出,从而形成了建立救生站的理念。2003年和2004年,南非的两个特大金矿,分别发生了停电和火灾事故。当时,一个金矿有3400多人下井,280人被救护队员从井下各个避难所救出,9人死亡;另一个金矿当时有2600人下井,事故发生后有52人失踪,2天后,救护队员在井下的避难所和救生舱里找到了他们,52名失踪矿工安然无恙。这两起成功的救援案例,在世界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广为传颂,井下救生舱由此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
西安淘美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研制开发,其目的是为了在井下发生突出、火灾、瓦斯煤尘爆裂、水害等突发紧急情况后,为遇险矿工应急逃生提供支撑和保障;在逃生路径被阻和无法逃生的危急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一方面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系统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方便矿工使用。
实际上,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建设而是使用。完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只是其中的一步,关键的是如何管理好、维护好该系统,使其时刻处于正常安全可靠的“待命”状态,从而在突发事故中发挥应有作用。加强管理和维护是确保该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系统建起来后,如果不加强后期的管理和维护,那斥巨资建设起来的该系统就可能沦为闲摆设。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西安淘美克相信这一系统将不断完善和升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屏障。同时,各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矿区环境。系统具备远程监控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情况。四川避难硐室设计要求
淘美克研发生产的煤矿矿井下避难硐室是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具备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山西煤矿紧急避险系统使用
避难硐室有两种:一种是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另外一种是当事故出现后因地制宜地构筑临时性的避难硐室。 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 设置于交通路线附近。如避难硐室,可设在井底车场附近,与井下保健站硐室结合在一起。采区避难硐室,用设于采区安全出口的路线上,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不超过500米。其容积应能容纳一个工作班的采区全体人员。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掘进工作面附近,也应设难避难硐室,各硐室中应装备有一定数量的自救器。避难硐室必须构筑严密,以免有害气体侵入,使避难人员受害。避难硐室有过滤和制氧装置,有的能造成封闭式小循环.以及必要的救护器材。 避难硐室临时避难: 是利用工作地点的临时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在事故发生后临时修建的。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地选择修建临时避难硐室的地点,往往能对受难人员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山西煤矿紧急避险系统使用